学科方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方向


药理学


1.药物靶标的发现与确证研究:采用现代药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干预方法并结合整体疾病动物模型手段,针对神经精神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脑中风、癫痫和慢性疼痛、抑郁症、焦虑症、酒精及药物成瘾、精神分裂症等)、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疾病和糖尿病、消化道炎症及肿瘤(如炎症性肠病、胃癌及结直肠癌)等开展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以期寻找、发现与确证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

2.离子通道药理学:针对电压门控离子通道(钙通道、钾通道、钠通道等)、配体门控离子通道(nAChRs等)、TRP通道(TRPA、TRPV、TRPM等)、Piezo通道和钙激活氯离子通道等,开展它们在各个系统的药理学调节作用与机制及其作为药物靶标的深入研究;针对离子通道病,特别是肿瘤离子通道病的药理学及其治疗学方面的相关研究;

3.干细胞药理学:该方向包括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的模型建立及iPSC的生物治疗两个方面。iPSC在不同的诱导环境下,分化为疾病组织相关细胞与疾病模型,并对新型药物进行有效、快速的筛选和药理作用评价以及安全性评估;在生物治疗方面,利用iPSC多能性针对退行性病变的组织进行有效的重塑,从而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

4.化学小分子及生物大分子的药效学评价:在建立啮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小分子化合物及疫苗等生物大分子的药效评价。动物的疾病模型主要聚焦在神经精神疾病、代谢疾病、癌症、眼病、皮肤疾病和心脏病等疾病。

5.临床药理学:主要进行临床试验药物或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药效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成瘾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建立唾液监测血药浓度的方法等,为临床安全和有效的用药提供依据。

药物化学

1.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与优化:筛选发现结构新颖的作用于酶、受体和离子通道等药物靶点的活性化合物,优化结构阐明构效关系,寻找创新药物。以快速、简易与临床相关性强的活性筛选模型为指标,采用活性跟踪的方法,从对重大疾病具有较强活性的中药及天然药物、中药复方、微生物发酵产物、海洋药物中寻找创新药物及先导化合物;对已发现的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阐明其构效关系规律,寻找创新药物。

2.靶向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新型靶向治疗重大疾病的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开展目标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关键步骤化学方法学研究;对化合物进行初步生物机制研究及进一步结构优化合成;药物作用机制相关生物学研究。

3.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本研究方向开展高效、高选择性、环境友好的有机合成反应及相关方法学的研究,探讨作用机制,为新型药物、试剂分子和有机化学品的设计、合成及筛选提供理论基础,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和试剂等。

4.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虚拟筛选:从化合物分子库中对疾病相关靶标进行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通过分析配体-靶标相互作用模式进行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设计;采用高精度计算模拟研究药物作用及代谢机制。本研究方向可显著提高药物筛选和设计效率并降低药物研发成本和周期。

5.生物活性多肽的高效合成与修饰:综合使用多肽化学合成技术、蛋白质合成技术、非天然氨基酸嵌入技术等,设计、合成活性多肽和蛋白质药物。通过氨基酸替换、噬菌体筛选等,阐明多肽和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结构特征并进行序列优化,得到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多肽和蛋白质药物。联合使用药理学、药物分析和化学生物学等手段,探索多肽和蛋白质分子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药剂学

1.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通过纳米尺度载体使药物选择性的浓集于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要实现有效地向靶组织、靶器官或靶细胞递送药物,并同时要客服血液屏障、组织屏障、细胞屏障及胞内转运屏障等多重生理病理屏障,具有多功能的智能响应体内生理病理特征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2.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长时间内持续放药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而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的制剂。缓控释给药系统包括口服、透皮吸收、腔道粘膜、植入等用途。

3.改良型新药的研发:通过药剂学手段改善BCSII、IV类药物、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体内吸收、分布,研究开发改良型新药。

生药学

1.传统中药材资源及其药用品质形成机制研究:本方向着重研究优质道地药材品种资源的重要性及其药材优良品质形成的生物学机制,包括野生道地药材资源调查、药材品质形成的生物学成因、产地生态因子和栽培条件对药材品质的影响等,为优质道地药材的开发以及药材栽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传统中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采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对药材的各类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技术对获得的化合物或组分进行详细的化学表征,通过体内外药理活性试验对获取的化合物或组分进行生物学活性评价,为阐明传统中药材的药效物质、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疗效,并为深层次开发中药方剂、改进工艺和剂型、制定质量标准、提高临床疗效等奠定基础。

药物分析学

1.生物体内活性分子检测方法研究:基于活性分子在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现代检测技术手段检测体内活性分子的动态变化,对活性分子与疾病间的关联进行研究。

2.药物分子原位检测技术研究:常压等离子体的小型化光谱及质谱仪器的开发和应用,以及生物样品、药物的原位检测相关研究。

3.药物代谢研究药物代谢活化及其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4.药物体内分析方法学研究:研究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色谱、光谱、生物质谱分析的新方法。

5.药物质量分析方法研究:以现代分析技术为手段,建立药品质量分析方法,进行药品质量控制研究。

微生物与

生化药学

1.微生物新颖代谢产物发现与制备:以陆地和海洋来源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围绕结构新颖次级代谢产物的高效发现与制备,开展创新药物研究。

2.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功能研究:基于活性微生物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中生态学或生物学功能揭示与评价科学问题,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方法构建创新研究体系,阐明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功能。

3.生物大分子药物设计与研发:针对引起过敏性鼻炎、哮喘的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蛋白,通过蛋白分子设计,基因工程等手段,设计、研发具有特异性脱敏效果的生物制品,利用动物模型开展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重组疫苗载体蛋白并开展多糖、多肽结合疫苗的应用研究。

天然药物

化学

1.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研究:基于重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采用现代分离思路和方法发现天然产物中作用于酶、受体和离子通道等药物靶点的活性化合物,阐明构效关系,寻找创新药物。

2.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研究:基于化学合成和生物转化结构修饰模式,结合构效关系和代谢研究进行先导化合物结构修饰和类似物合成研究。

3. 中药毒理学基础研究: 开展有毒中药、常用中药毒性成分的代谢研究,揭示毒副作用相关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建立有毒中药、中药毒性成分的安全性评价规范。



版权所有 青岛大学药学院
  •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 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856号